图片
01图片
什么是地质平面图?
不同年代的地层,通过内力作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经地壳运动发生变位、变形,经变质作用发生变性,经岩浆活动在地层中形成新的岩石。形态各异的地层还可能在外力的侵蚀作用下出露地表。从俯视角度自上向下观察地表,看到的其实就是地质平面图。图片
蓝色部分为地质平面图(俯视)
红色部分为地质剖面图(侧视)
图源:知乎学长阿睿
地质平面图中可以反映出地层的年代、岩性及各地层的分布情况。根据这些基本信息可以判读地质构造及形成过程。下图上半部分为地质平面图,其中实线为地层界线,虚线为等高线。下半部分为沿剖线A—B所做的地质剖面图。图片
图片
02图片
地质平面图的常见考察角度
判断褶皱类型
① 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
岩层中间老、两侧新为背斜;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
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在侧视剖面图上,判断水平方向上岩层的新老关系。
图片
作者制图
如果沿红色水平线以上的岩层被侵蚀,从俯视视角观察出露的岩层,得到的就是平面图。俯视图和侧视图的规律是一样的,都为 “中间老、两侧新 → 背斜;中间新、两侧老 →向斜”。
图片
作者制图
来做道例题,请判断下图区域主体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
图片
为了方便分析,将因断层发生错位的岩层复原,并将对称岩层用相同颜色标记。图中断层北部岩层向西南方向移动。复原时将北部岩层沿断层向相反方向(东北方)移动,并与南侧D、S、E岩层延伸方向重合即可。
图片
根据图例中的新老关系,可以判断此处岩层 → 中间老,两侧新 → 为背斜。
② 如果发生地壳抬升,还可根据抬升前后核部的宽窄变化来判断地质构造
背斜顶部受到侵蚀,地下岩层出露。伴随着地壳抬升,持续发生外力侵蚀,蓝色岩层出露面积扩大,在平面图中显示变宽。
图片
作者制图
如果地壳抬升后,经外力侵蚀核部变窄,则为向斜。
图片
作者制图
【小结】如果地壳抬升,核部变宽为背斜,核部变窄为向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如何开杠杆炒股,十大配资公司,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