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与毛岸青夫妇合影
2007年3月23日,毛岸青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4载。他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次子,也是他们唯一的存活之子。他的一生淡泊明志,低调谦逊,勤勉于事,从不显摆。曾有人这样赞誉他:
“三旬之前,您父亲的离世令我们深感哀痛,而今日,您的离世亦同样令人痛彻心扉。您的仙逝,让我们对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怀念愈发深沉,他的人格光辉与思想智慧,至今仍照耀着我们的前行之路。他对子女的教诲,更是令人肃然起敬,您正是这一教诲的杰出践行者。您虽是凡人,却是一位伟大的儿子。”
毛岸青病根深,毛主席深感同情。
1923年11月,毛岸青在湖南长沙东乡的板仓诞生。在他尚在襁褓之际,毛主席便受命前往上海投身革命事业。自此,他们一家鲜少团聚,毛岸英、毛岸青与毛岸龙三兄弟未能如常人家孩子那般,享有更多的父爱。然而,在幼小的心灵中,他们也深知这份幸福的难得,因而更加倍加珍惜。
纵然在毛岸青的幼小心灵中,对父亲的印象显得模糊不清,然而几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他深刻体会到了父亲那份深沉的父爱以及独特的教诲方式。记得有一次,年幼的毛岸青不慎将一只瓷杯打碎,得知此事后,毛主席并没有立即责备他,而是耐心地向他讲解这只杯子从生产到成品的整个过程。
毛岸青三兄弟图
从泥土的孕育到一件精致而实用的瓷器成型,其间不仅需历经繁复的工序流程,工人们的辛勤耕耘亦不容小觑。毛主席正是通过这细微之处,巧妙地提醒孩子们要懂得珍惜所用的物品,珍视劳动的果实。
此外,还有一事深植毛岸青的记忆之中。那是在他随母亲一同前往武汉与父亲重逢的途中,他蹲坐在地上,手中把玩着一块小巧的玻璃。旁立的保姆显得十分焦急,急忙上前安抚孩子,让他放下玻璃。毛主席目睹此景,严肃地开口:“让他玩吧,无妨。”
保姆听他如此言说,不禁露出疑惑的神色:“孩子尚不懂得自爱,若是划破了手,岂不疼痛?”
毛主席紧接着阐释道:“一旦他流了血,便会铭记于心,下次定不会再涉足此类游戏。”
毛主席对孩子们情深意切,然而,他绝无溺爱之举。他时常教导孩子们不可谋求特权,更会激励他们无畏地迎接挑战。孩子们唯有亲身经历,方能领悟其中的真谛,而这,便是“实践出真知”的深刻内涵。
图 毛主席
1930年,杨开慧英勇捐躯,此后,毛岸青三兄弟便随外婆向振熙生活。鉴于他们的安全考虑,在叔叔毛泽民的精心安排下,外婆与舅舅共同将他们护送至上海。然而,由于形势的严峻,这三位兄弟在迁徙途中遭受了诸多艰辛。
不幸的是,我弟毛岸龙离世,而毛岸青则因遭受毒打而留下了顽疾,这疾患如影随形,贯穿了他的一生,在随后的数十年里,它不断地影响着他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1937年,得益于党组织的精心安排,毛岸青与其兄长一同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求学之旅,从此告别了颠沛流离的岁月。在那片异国土地上,他们勤奋刻苦,不仅学业成绩斐然,综合素质亦十分出众。不久后,兄弟二人便与远在祖国的父亲毛主席取得联系,频繁以书信互通音信,既汇报了近况,也倾吐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毛岸英、毛岸青照片
每当毛主席收到儿子的来信,他的心情便激动不已。他总是认真细致地给予回复,而且,他还慷慨地将自己钟爱的书籍寄送给他们,与孩子们共同分享阅读的感悟。
目睹两兄弟的成长与持续进步,毛主席由衷地为他们感到自豪。回想起在延安初次见到他们的照片时,正身患疾病的毛主席不禁露出了久违的笑颜,左顾右盼,反复端详,仿佛怎么也看不够,思念之情顿时弥漫心间。
在那段时光,毛主席在喜悦之余,心中亦充满了愧疚。特别是听闻毛岸青曾遭受毒打的事迹后,他深感悲痛。直至解放之初,他仍对身边的工作人员感慨道:“我对岸青深感同情,他与岸英自幼便在上海街头漂泊,饱经磨难,伤痛累累,这些经历对他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图 毛岸青
顺利完成学业后,毛岸青踏入东方大学继续其学术旅程,而他的哥哥则毅然决然地踏上归途,重返祖国,并向父亲详细汇报了毛岸青的学习与生活情况。听闻此事后,毛主席心情愉悦,遂提笔给儿子撰写了一封家书。
岸青,我亲爱的。
岸英归国后,接到你的来信,得知你的近况,心中甚是欣慰。见到你哥哥,宛如见到了你本人。期盼你能在那里继续深造,日后学有所成,归来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我的妹妹李讷也向你问好,她如今已满五岁半。附上她亲手剪的两张剪纸,希望能带给你一份温馨。
祝你进步愉快,成长!
毛泽东
1946年1月7日
寥寥数语,既倾注了毛主席对儿子的深切期盼,亦流露出他无尽的思念。此般细腻的情感,让毛岸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图 毛岸青
毛岸青休养,毛主席担忧。
归国后,毛岸青投身中宣部,专职翻译工作。他不仅俄语造诣深厚,而且能力卓越。在此期间,他翻译了《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等众多著作,并频繁参与各类娱乐活动。目睹儿子日益杰出,毛主席心中充满了喜悦。
毛岸英的离世对毛岸青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自幼便相依为命,兄弟俩携手共度了那些最为艰难的岁月。悲痛之情无法排解,在情绪的刺激下,他不幸病倒,不得不入住北京医院接受治疗。
毛岸青的状况当时已相当危急,毛主席心急如焚。经过深思熟虑,他最终采纳了更换环境的建议,并安排儿子前往苏联进行休养。
图 毛主席
毛岸青身在异乡,孑然一身,缺乏兄长的慰藉,亦无法再见至亲的父亲,心境愈发落寞。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情绪方逐渐恢复。
1955年,刘思齐赴苏联莫斯科大学深造,期间特地探望了毛岸青。两人畅谈甚久,毛岸青亦表达出渴望归国的愿望,并亲笔书写一封信托付刘思齐转交父亲。毛主席阅后,欣然应允。在周总理及驻苏大使刘晓的妥善安排下,毛岸青被转送至大连继续疗养。
1957年,毛主席在临行前特意前去看望儿子毛岸青。见到毛岸青的病情已有明显改善,他的心头顿时一松。父子俩交谈甚欢,互诉衷肠。在这过程中,毛岸青突然忆起了一个梦,情绪激动地开口道:“爸爸,您觉得奇怪吗?几十年以来,我都未曾梦见妈妈,但昨晚我梦见了她。她微笑着对我说,‘孩子,我不能再帮你爸爸抄写文章了,你一定要好好练字啊!’”
图 毛主席
言犹在耳,毛岸青便已泪如泉涌。毛主席在一旁,听闻此言后,面色凝重,父子俩随即陷入一片寂静。片刻之后,毛主席递给毛岸青一张信笺,轻声说道:“岸青,这是近期我所作的一首词,你且一阅。”
毛岸青轻手轻脚地缓缓揭开,声音低沉而虔诚,毛主席则在一旁专注倾听。烟雾缭绕中,他不仅陷入了沉思,亦在追忆往昔。
“我悲悼骄杨之逝,君亦哀悼柳树凋零。杨柳轻柔,随风飘扬,直冲九霄云外。询问吴刚,他有何物可赠,吴刚捧出美酒,桂花香溢。孤独的嫦娥,伸展她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长空之中,为忠魂翩翩起舞。忽闻人间曾降伏猛虎,泪水如雨,倾泻而下。”
毛岸青的这个梦境,令毛主席心头涌起复杂的情绪。凝视着病榻上的爱子,他内心不禁涌起阵阵哀愁。毛主席对子女的深情,既深沉又细腻。
图 毛岸青
毛主席晚年时刻怀念着子女,特别是听说毛岸青在外地疗养时,他忧虑重重。然而,他却始终未能抽出时间亲自探望。谢静宜目睹此景,忍不住问:“主席,您为何不亲自去探望他呢?”
毛主席长叹一声,接着感慨道:“我亦心向往之,然每见其人,便不禁忆起岸英,想起他的母亲杨开慧,想起那为国捐躯的亲人,想起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
在这寥寥数语间,我们窥见了伟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除了对毛岸青病情的深切忧虑,就连他的婚姻大事,也始终牵动着父亲的牵挂。
毛主席屡次写信,促成婚事
自毛岸青归国以来,他始终全心全意地投身于工作之中,其才华与能力赢得了众多人的赞誉。毛主席在感到欣慰之余,心中也不免挂念起儿子的婚姻大事。当他得知儿子长时间未能觅得合适的伴侣,便决定与毛岸青进行一番深入的交谈,并耐心地开导道:
“你谈恋爱找对象,就不要说你是毛泽东的儿子嘛!你就说你是中宣部的翻译,不是很好嘛。我劝你找一个工人或农民出身的人,这对你可能还有些帮助。你要求条件高了,人家的能力强,看不起你,那就不好了。整天不愉快生闷气,那还有什么意思呀。”
图 毛主席
毛主席的话语充满深意,毛岸青始终铭记在心。在连休养的日子里,一位女护士对他格外关照。当父亲亲自前来探望时,他忍不住将心中的念头直言相告。然而,毛主席听后并未作出明确回应,只是轻声应了一句“嗯”。
继此之后,毛主席便派遣警卫处的徐永福前往医院探询毛岸青的病情,并特别交待他需关注那位女护士的近况。经过深思熟虑,毛主席最终决定再次与儿子进行交谈,他郑重其事地说道:“这姑娘就此作罢,再寻找一位合适的伴侣吧。”
在毛岸青健康状况恶化之际,毛主席的心中充满了忧虑。同时,对儿子婚姻问题的关注也让他频繁以书信表达关怀,劝其不要急于求成。然而,在一次试探性的交流中,毛主席不禁好奇地询问:“你认为你妻子的妹妹如何?”
毛主席与邵华合影
毛岸青目光触及这句话,内心不禁为之触动,众多回忆如同潮水般瞬间涌至心间。他与刘思齐的妹妹邵华,早已相识于往昔。记忆中,他们首次相见是在中南海的丰泽园。那时的邵华尚且年幼,她那活泼可爱的模样,给毛岸青留下了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此后,她时常跟随姐姐刘思齐前来游玩,众人总是爱逗她开心,戏称她为“小跟屁虫”。
邵华如今已出落得婀娜多姿,且顺利踏入北京大学的大门,实乃出类拔萃。毛岸青对她心生倾慕,然而由于自己常年在异地疗养,未曾公开表露心迹。
毛主席的这一番肺腑之言,顿时揭开了他心中深藏已久的秘密,令他的心情顿时明朗了许多。此后,毛岸青时常主动给正在北京深造的邵华写信,彼此间的交流无拘无束,思想与心得相互碰撞,共同学习。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心扉逐渐敞开,毛岸青的健康状况也随之有所改善。
毛岸青与邵华合照
1960年,邵华毅然决定随姐姐一道前往大连探望毛岸青。毛主席闻悉此事后,特意委托他们二人捎去一封亲笔信。信中,毛主席字字珠玑,言辞恳切。
岸青我儿:
上一封信已悉,感激之余,牵挂亦深。欣闻您病情大有好转,欣慰至极。请继续遵医嘱,听从医生及照顾您的同仁建议,安心休养,以期早日康复。切勿急躁行事。嫂嫂思齐及她的妹妹少华专程来看望您,她们对你的病情非常关心,您应热情款待。听说您与少华书信往来频繁,是吗?两位是否已结为朋友?少华是个可爱的人,不妨与她多沟通。信件可由思齐、少华代为带回。今后,请一直如此,勿由他人转交。此外,娇娇亦能帮忙传递。对那些给予您帮助的大连市委同仁和医疗组织的同志们,务必表达您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们对你关怀备至,竭尽全力。请将此信转给他们,我借此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
祝愉快!
父亲
彼时,毛主席已年届六十七,毛岸青亦步入三十七岁之龄。父亲那真挚而耐心的言辞,让他心头涌起一股暖流。随着他与邵华感情日益稳固,婚事亦迅速提上议程。在完成婚姻登记后,张世保与市委几位同志便着手为他们筹备婚礼。
邵华、毛泽东与毛岸青合影
在1960年五一劳动节的前夕,毛岸青与邵华的婚礼在旅大宾馆的会客厅中圆满进行。新郎身着一套深蓝色的中山装,神采奕奕;新娘则身着一袭连衣裙,愈发美丽动人。尽管毛主席未能亲临婚礼现场,但他还是表达了自己的祝福,赠送了一块手表和一台熊猫牌收音机,以表心意。
此后,毛岸青与其妻子在旅大度过了将近一年的时光。邵华对摄影情有独钟,她时常带着毛岸青漫步于海边与公园之间,一边游玩,一边捕捉美好瞬间。尽管邵华比毛岸青年轻整整十五岁,但在日常生活中,她无微不至地关怀着他。每次外出前,她都会细心地为他整理行装,天寒时为他添衣保暖,天热时为他拭去汗珠。这对小夫妻间的恩爱与幸福,溢于言表。
“不必介怀,我们是夫妻,无需拘泥于这些。”
图 邵华
1962年的春日,毛岸青与邵华夫妇从旅大返回了北京,开始新的生活。目睹儿子们生活得美满幸福,毛主席心中满是喜悦。然而,夫妻之间难免会有摩擦与争执。记得有一次,邵华与毛岸青发生争执后,便向父亲毛主席寄去了一封信。毛主席阅后,郑重地回了一封长信:
你好呀!来了一封信。递给我,我想瞧瞧。切记要好好调养身体,心怀壮志,努力向前,女儿的娇气要尽量减少,不妨增添几分男儿的气概,为社会作出一番贡献,这是我对你寄予的厚望。《上邪》这篇文章,务必多加研读。其他的事宜,待后续再谈。
父亲
6月3日7时
在毛主席的悉心调停下,毛岸青夫妇间的纷争得以轻松平息。此后,邵华时常站在丈夫的立场审视问题,对他展现出了更多的宽容与理解。而毛岸青亦对她体贴入微,两人相濡以沫,共同走过了余生。
毛岸青一生行事低调,言语不多,却勤勉实干,从不炫耀。他凭借深厚的俄语功底,翻译了众多著作,不负父亲毛主席对他的厚望。
如何开杠杆炒股,十大配资公司,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