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3日,布鲁塞尔,欧盟秋季峰会把能源转型和产业竞争摆上桌。会上提到要加快绿色能源和新工业计划。同时点名中国的光伏、电动车和电池。因为这个,贸易工具也跟着升级。是:要守住产业链。
先看一个事实。欧盟说要发展风电、光伏、储能和电网。然后把资金、审批和补贴往这几块倾斜。国际能源署的公开数据讲得很直。中国在光伏组件产能占全球八成以上。电池出货也在全球半数以上。同样,逆变器和材料很多在中国。
接着是车。欧盟去年对中国电动车做了反补贴调查。今年夏天先加了临时关税。然后预计年内定案。理由是补贴压价。简评一句。这是掰手腕。欧盟要给本地车企喘口气。中国车企要守住价格和供应链。
美国那边换了打法。特朗普上台后更挺油气。他多次批评新能源补贴。还要放快油气审批。所以和欧盟在新能源这块不完全同路。结果是跨大西洋协调更难。
还有一件事。美国和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商,对欧盟甲烷排放新规提了意见。说标准过紧,会影响贸易。欧盟这规从去年底开始落地,进口气体也要算排放。简评一句。欧洲要降排放,美国要卖气,难免扯皮。
再看气源。俄乌战争打到现在,欧洲的气价、财政和工业都被拖住。欧盟2022年启动“REPowerEU”。目标是到2027年基本摆脱俄罗斯天然气。因为这个,欧洲更依赖美国、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同样,也更看重本地新能源。
工业端的压力不小。德国增长弱,车和机械是家底。一旦能源贵、零件紧,厂子就要减班。欧洲车厂用的功率器件、二极管、MCU等,来自多家供应商。任何一个环节卡住,整车就出不来。
说到芯片,英国在2022年以安全为由,要求安世出售纽波特工厂。这是原始事实。后来欧洲多国都把半导体并购和研发审得更严。简评一句。这不只是抢地盘,也是在下棋。谁控制关键零件,谁就占上风。
中国也在调整牌。2023年对镓、锗实施出口管制。对石墨也设了许可。这些材料和新能源、半导体有关。因为这个,欧洲更担心上游被掐。结果就是供应链谈判更硬。
再看中国的家底。电池、光伏、逆变器和整线装备都成规模。同样,国内的电网接入和储能项目也在跑。这套组合拳让成本降得快。简评一句。谁先进场,谁就更可能定价。欧盟要追,需要时间和钱。
欧盟的工具箱也在加码。碳边境机制已进入过渡期,2026年全面收费。电动车临时关税在执行。甲烷法规也扩大到进口端。因为这个,企业要做更多合规。结果是成本上升,竞争重排。
俄乌这条线还在拉扯。欧盟推动把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收益用于援乌。俄罗斯要先解冻再谈。这是一场法律和政治的较劲。简评一句。钱在哪,筹码就在哪。谁先动账,谁就要承担后果。
摆在欧洲面前的,是两难。继续买气,账会越来越难看。全力上新能源,短期也会疼。同样,产业链外迁和内建都要人、要钱、要时间。欧盟在两边都加火。一边拉伙伴,一边设门槛。
中国、美国、欧洲的三方下棋不会停。掰手腕也不会轻。企业要看订单和政策走向。政府要看就业和票仓。供应链在变,谁的反应更快,谁就不掉队。
最后给你一个现场。布鲁塞尔的会场里,工作人员把一叠关税文件推到桌角。窗外细雨,几位代表低声算着气价和补贴的数字。有人抬头看钟,还有人拿起电话。下一步,他们会把手伸向谁的供应链?
如何开杠杆炒股,十大配资公司,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