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茨访华前夕,德国财长的 "垃圾话" 藏着什么猫腻?
最近国际上有件挺有意思的事儿。德国总理默茨说要在年底前带一群商界大佬访华,这本来是好事儿。毕竟中德做生意这么多年,互相都离不开。可这边刚放出消息,那边 G7 会议上德国财长就跳出来说怪话,一会儿说中国 "产能过剩",一会儿骂中国商品是 "垃圾产品",还说要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付中国商品。这一前一后的操作,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到底德国是想好好合作,还是跟着别人起哄?这背后的门道可不少。
要说清楚这事儿,得先看看这些西方政客最近都在忙啥。不光是德国财长,欧盟那个冯德莱恩早就开始念叨中国 "产能过剩" 了。她把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和新能源产业扯到一块儿,说中国靠补贴扰乱全球贸易,甚至还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破坏了全球贸易体系。这话听着就离谱,中国这些年出口的商品质量怎么样,全球消费者心里都有数。要是真不行,怎么可能卖遍全世界?
嘴上骂着中国,他们自己却在偷偷搞小动作。美国先动手,对中国包裹加税,新能源车关税直接涨到一倍。后来虽然在小额包裹关税上有点反复,但想打压中国商品的心思藏都藏不住。欧盟也跟着学,说要对来自中国的小额包裹每件收 2 欧元处理费。要知道,去年进入欧盟的包裹里,九成多都来自中国。这明摆着是看中国电商发展得好,眼红了想使绊子。日本、英国、法国也跟着凑热闹,纷纷调整税收政策,目标都瞄准了中国商品。
他们总说中国靠补贴不公平,可自己发补贴的时候手一点都不软。欧盟这几年规划的产业补贴超过万亿欧元,光去年一年就发了几千亿。美国搞的那个什么法案,给自家企业发钱发得更凶。可到了中国这儿,明明是靠技术进步和规模优势做出的好产品,就被说成是 "非市场行为"。冯德莱恩在 G7 大谈 "公平竞争" 的时候,欧盟总部正批着几十亿欧元的新补贴。这就好比自己揣着糖,却指着别人手里的冰棍说 "不合规矩",哪有这样的道理?
再说说他们整天挂在嘴边的 "产能过剩"。现在全球都在搞绿色转型,新能源车、光伏这些产品需求大得很。中国的电动汽车虽然做得不错,但大部分都在国内卖,出口到国外的只占一小部分。反倒是德国、日本、美国的汽车,大把大把往外卖,出口比例比中国高多了。可他们转过头来就说中国汽车出口是 "扰乱秩序",这不是典型的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吗?
稀土的事儿更能说明问题。中国现在能掌控全球大部分稀土开采和冶炼,靠的是技术进步,把以前污染大的工艺改成了环保的新技术。可欧美国家自己在二十年前为了省钱、怕污染,把本土的冶炼厂都关了。现在看到中国在这方面做得好,就说中国 "把稀土当武器"。这就有点可笑了,明明是自己主动放弃的产业,现在却怪别人做得太好。德国车企还不是照样排队申请中国的稀土出口许可?匈牙利不也在使劲儿吸引中国电池厂去投资?嘴上喊着 "去风险",身体却很诚实。
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他们真正怕的是中国产业链越来越强。从稀土到电池,从电机到整车制造,中国在绿色产业的全链条上都在进步。这种实实在在的竞争力,让那些传统工业国坐不住了。他们自己产业空心化,不去想办法解决,反而想着怎么给别人使绊子。中国外交部说得透彻,所谓 "产能过剩",本质上是这些国家怕自己的竞争力下降,怕市场被中国商品抢走,所以才搞保护主义。说到底,"过剩的不是产能,而是欧美对中国制造业强大竞争力的焦虑"。
现在默茨要访华,本来是个好机会。中德贸易这么多年,互相都是重要伙伴。去年两国贸易额摆在那儿,中国还是德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德国的企业想在中国市场赚钱,德国的经济也需要中国市场支撑。可政府里总有那么些人,跟着美国的调子走,一会儿想合作,一会儿又想打压,这种矛盾的态度让人看不透。
德国国内现在明显有两种声音。做生意的老板们盼着和中国好好合作,毕竟能赚钱的事儿谁不乐意?可有些政客总想着政治正确,跟着别人对中国喊狠话。这种分裂的状态,说到底还是德国自己的处境决定的。从历史上看,德国不能在政治军事上太张扬,国际地位主要靠经济实力。可在安全上,又不得不靠着美国。所以不管谁当总理,都得在这中间找平衡。默克尔当年就是这么做的,既保持和中国的经贸合作,又不得罪美国。
默克尔执政的时候,中德关系总体还算稳定。她知道德国经济靠出口,中国又是大市场,所以即使有摩擦,也没敢真的撕破脸。她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顶住压力不让排除华为,都是从德国利益出发。现在新总理上台,面临的情况更复杂了。美国天天在旁边煽风点火,要欧洲国家一起对付中国。德国想两边不得罪,可哪有那么容易?
就像这次 G7 会议,德国财长说那些狠话,可能是给美国表忠心,也可能是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但这种话一说出来,就给默茨访华添了麻烦。中国这边肯定不舒服,企业也会担心,这边谈合作,那边加关税,谁受得了?德国的企业心里也清楚,真要是和中国闹翻了,损失的还是自己。大众、宝马这些公司在中国有多少工厂,赚多少钱,他们比谁都明白。
其实这些年中德在财金领域合作不少。前几年搞的高级别财金对话,谈了不少实在事儿。从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到金融监管合作,从 "一带一路" 到绿色金融,签了不少协议。双方都同意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支持多边贸易体制,这些都是好事。可协议签了,落实起来总有阻力。这边刚说好要公平竞争,那边就开始对中国商品加税,这种事儿多了,谁还敢相信?
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好过,大家本来应该互相帮忙,一起把蛋糕做大。中国市场这么大,德国技术这么强,本来是天作之合。可有些国家总想着搞小圈子,搞保护主义,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美国哄着欧洲对付中国,真要是把中国商品挡在门外,最后受益的可能是美国企业。欧洲企业丢了市场,美国企业趁机补位,这种事儿又不是没发生过。
说到底,做生意讲究的是互惠互利。中国商品能卖遍全球,靠的不是别的,是质量好、价格合理。消费者愿意买,说明有需求。这种时候搞贸易壁垒,不让消费者选自己喜欢的商品,本身就不符合市场规律。德国财长骂中国商品是 "垃圾",可德国老百姓家里用的中国家电、穿的中国衣服少吗?真要是把这些商品都挡在门外,最后花钱多的还是普通老百姓。
默茨访华要是真想有成果,就得拿出诚意来。别一边谈合作,一边搞小动作。说一套做一套,谁也不傻。德国企业需要中国市场,中国也需要德国的技术和投资,这种互补的关系没必要搞成对立。全球经济复苏不容易,中德作为主要经济体,应该多做些有利于合作的事,而不是跟着别人起哄。
现在国际形势复杂,各种杂音不少。但做生意的都知道,合作才能共赢,对抗没有好结果。德国要是真聪明,就该看清形势,别被美国带偏了。中国的发展不是威胁,而是机会。那么多国家都想和中国做生意,德国没必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与其在 G7 会议上说狠话,不如好好想想怎么在访华时签下更多大单。
最后说句实在话,老百姓不管什么 "产能过剩" 还是贸易规则,只关心能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能不能有更多工作机会。企业不管什么政治立场,只关心能不能赚钱,能不能发展。中德关系好不好,最终要看是不是对两国人民有利。希望默茨访华能拨开迷雾,让中德关系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毕竟,互相尊重、平等合作,才是正道。
如何开杠杆炒股,十大配资公司,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