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比0强势通过,中方亮出'弃权牌',只能挺胡塞武装到这了
在联合国安理会最新一轮表决中,关于红海局势的决议案以12票支持、3票弃权的结果获得通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代表再次投下了弃权票,这已经是中方在涉及红海问题的决议上连续第三次做出这样的选择。
国际舆论对中国这一决定议论纷纷,部分西方媒体甚至指责中方在国际事务中"缺乏担当"。然而,若深入分析当前的复杂局势就会发现,中国的立场选择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正在持续升级,胡塞武装对过往商船的袭击行动愈演愈烈。与此同时,以美英为首的军事联盟对也门境内目标发动了多轮空袭,但收效甚微。
2025年7月6日发生的"魔法海洋"号货轮遇袭事件震惊全球,这艘载有1.7万吨硝酸铵的货轮沉没后,给红海航道带来了严重的生态和安全威胁。受此影响,埃及的苏伊士运河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同比下降幅度高达42%。
更为严峻的是,国际航运市场因此受到巨大冲击,部分航线的单箱运费飙升至惊人的50万美元。令人担忧的是,美英的军事打击不仅未能遏制胡塞武装,反而刺激其发展出更为危险的"无人艇+导弹"组合攻击方式。
联合国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集装箱船被迫放弃红海航线,转而绕行好望角。这种航线的变更导致每艘船的平均航程延长约20天,额外燃油支出高达100万美元。
2024年初至2025年中期这段时间里,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红海问题的三次关键表决中都选择了弃权立场。
在首轮投票结束后,美国政府公开指责中方此举是在"变相支持极端主义势力"。
随后的第二次表决中,英国外交大臣更是发表声明,声称中国的选择"违背了国际社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令人意外的是,第三次表决后连长期保持中立的沙特政府也通过非正式渠道表达了不满情绪。
面对这些质疑,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安理会会议上掷地有声地回应:"联合国决议绝不能成为某些国家肆意妄为的通行证!"
中国方面作出这一系列外交决策的背后,是基于对局势的深刻洞察:首先,西方国家的军事打击非但没有遏制胡塞武装,反而刺激其采取更激烈的对抗行动;其次,红海地区的紧张局势本质上是巴以冲突的外溢效应。
胡塞组织袭击国际航运的行为,实则是针对以色列封锁加沙地带采取的报复性措施,而美英联军对也门的空袭则是为了保障以色列的海上贸易安全。
西方阵营将胡塞武装贴上"恐怖组织"标签的同时,却对自己在也门造成平民伤亡的军事行动讳莫如深——2024年夏季美军对萨那居民区的空袭导致12名无辜平民丧生,这一事件被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列入年度报告予以谴责。
中国为解决这一复杂局势提出了三点明确主张:首要条件是胡塞武装必须立即停止对民用船只的袭击;其次是要求美英等国终止在地区的军事介入;最关键的是必须实现加沙地带全面停火。
美西方这种"自身享有特权却限制他人"的双重标准做法,显然违背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中国代表在联合国会议上掷地有声地指出:"如果允许以执行联合国决议为名随意发动军事行动,这无异于释放出无法控制的灾难性后果!"
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中国生产的智能手机、家用电器和汽车等商品,有超过八成需要通过红海这条国际航运要道进行运输。
由于近期红海局势动荡导致海运保险费率飙升,现在每部手机的平均运输成本增加了约15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每购买10部手机,就要额外承担150元的运输成本。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中国政府并没有立即采取派遣军舰护航等常规应对措施,而是从战略层面实施了两个关键举措。
一方面,中国与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在联合国安理会密切协作,共同抵制某些国家试图推动的军事干预方案。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加快推进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和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未来开辟避开马六甲海峡的新贸易通道做好充分准备。
这种双管齐下的应对策略既展现了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的诚意,又为保障国家贸易安全预留了战略空间。
虽然胡塞武装的武器装备相对简陋,但他们创新性地发展出了一系列极具威胁性的非对称作战手段。
这些被称为"弱者核武器"的战术包括:造价仅数千美元的自爆无人艇,却能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先进战舰造成致命打击;经过改装的渔船可以搭载大量导弹,具备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针对红海日益复杂的安全局势,中国政府早已向各方明确了不可逾越的底线原则。
中国外交部明确表态:"我们理解地区各方的安全关切,但必须确保中国籍商船的航行安全不受侵害!"
2024年12月发生的"中远海运白羊座"号货轮遭遇导弹锁定事件就是典型案例,在中国外交部紧急约见也门驻华使节后,该危机在两天内得到快速化解。
联合国安理会第2722号决议文本中明确提出了"敦促各方保持最大限度克制"的表述,然而美英等国却将其曲解为对也门实施军事打击的合法性依据。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耿爽在紧急会议上严正指出:"令人费解的是,某些国家口口声声要维护国际航运安全,却对也门民用基础设施发动空袭,造成红海沿岸地区电力系统瘫痪,直接影响近三百万平民的基本生活。"
面对美西方国家要求中国"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呼吁,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在也门问题上保持客观中立立场。中国既未向胡塞武装提供任何形式的军事援助,也未参与沙特主导的军事行动,而是通过地区国家积极开展外交斡旋。
在国际社会期待中国采取更直接行动之际,中方坚持"三不"原则:不选边站队、不火上浇油、不为外部势力提供可乘之机。耿爽代表在发言中援引最新统计数据:2024年巴以冲突已导致超过23000人丧生,红海局势紧张不过是地区冲突的局部表现。
中国提出的解决方案采取分步走策略:首要任务是促成加沙地带立即停火,其次讨论红海航运安全保障;优先推动也门内部和解进程,最后追究违反国际法的战争责任。
与国内舆论场上的强硬主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种渐进式外交策略使中国成为唯一能在胡塞武装、西方国家及沙特等多方之间保持沟通渠道的国家。
以印度、南非、巴西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国家逐渐认同中国立场。2025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期间,印度总理莫迪明确表态:"军事手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红海安全问题。"南非总统则更为直白地表示:"发展中国家拒绝继续充当大国角力的工具。"
由77国集团主导的"红海安全合作新机制"正在酝酿之中,该倡议主张建立排除西方大国参与的联合护航力量,突破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框架限制。这一动向背后,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非洲地区持续十年的战略布局所积累的影响力。
中国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为纽带,逐步构建起新型国际关系网络,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优势。
叙利亚化学武器事件与伊朗核问题谈判进程中,中国始终保持着低调而有效的外交姿态。
在红海地区的战略博弈中,中国展现出更为精妙的外交艺术,全程未动用军事力量却达成显著成效。
通过联合国安理会三次关键性弃权表决,配合五次高级别外交协商,加上提交七份详实的工作文件,中国成功消解了美英联合军事行动的正当性。
中国外交官成功促成也门合法政府、胡塞组织代表、沙特阿拉伯及阿曼四方首次实现面对面会谈。
相比之下,美国和英国至今未能安排与胡塞武装代表团的正式会晤。
这种看似温和实则极具战略性的外交手法,正在重新定义当代国际关系的行为准则。
当代国际博弈的重点已经从单纯的军事实力展示,转向了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谋略较量。
如何开杠杆炒股,十大配资公司,配资实力证券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